send link to app

青花瓷 收藏 與 鑒賞[權威版]


4.4 ( 1984 ratings )
生活 图书
开发 TLRoom
4.99 USD

书中配用了数百幅精美的相关图片,是读者既能快速的感性认识,又能够由此深入了解其深层次的知识。收藏青花瓷不能随波逐流,正因为青花瓷的珍贵稀少,市面上才会出现众多的仿造品,这就使得青花瓷市场鱼龙混杂,令人不辨真假。由于历代青花瓷的款识的字体、写法、料色和风格都有其显著的特点,因此,只要掌握了款识的基本规律,就能准确地判断古瓷的时代、窑口。
首先,看沽料。青花瓷沽料种类分为苏泥麻青、平等青、石子青、回青等,它们多属高锰类,尤以进口青花沽料烧制的瓷器最具收藏价值。因为使用进口颜料烧制的青花瓷,大多由当时高级的工艺师创作,艺术价值更高。
其次,看发色。釉下发色艳丽,青花见五色的青花瓷品种尤为珍贵。清康熙时正是以五彩青花使青花瓷发展达到巅峰。所谓青花见五色,指的是使用一种青花颜料烧制出来的瓷器,图案出现深浅虚实等各种变化。
第三,艺术水平是一个关键因素。器型优雅、构图有立体感、层次分明,人物景致清晰明显的青花瓷具有更高的收藏价值。
最后,古代青花瓷款识中的书法、图案,对于书画、篆刻艺术的创新也有很大的惨考价值。比如说,顺治时期的青花瓷总体来说较为粗糙,构图比较随意,器型、图画种类还不是很多。
青花,即青花瓷。它是以钴为色料,直接在胎上绘画,再施透明釉,入窑经1300℃上下的高温,一次烧成的蓝白两色相间的釉下彩瓷器。
瓷器是火与瓷土的骄子,中国人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就开始烧制瓷器,而据近年考古资料,瓷器的始烧时间可能会提前至夏代。
早期的釉下彩瓷是在青釉之下绘画。中国最早的釉下彩瓷出现于三国东吴时期,但它仅仅昙花一现,至今仍是陶瓷史上一个尚未完全解开的谜;唐代长沙窑釉下褐绿彩瓷——当时的外销瓷,在国内没有流行;唐五代的浙江褐彩瓷——当时钱越国皇室的专烧瓷,仅仅发现三件随葬品。
青花是白地蓝彩瓷器。在隋唐白瓷和唐三彩的呼唤中,在宋代磁州窑和吉州窑的哺育下,终于在14世纪的元代出现。它在元代被作为外销瓷运往蒙古帝国的占领地,在国内被景德镇人作为高档祭祀品供奉给寺庙;朱明时代,它是御用瓷中的主要品种,其生产工艺更上一层楼;17世纪的明末清初时期,它作为外销瓷的大宗产品,远销欧洲,以至于在17世纪~18世纪西欧的“中国风”中,扮演了重要角色,它被欧洲人迷恋,被欧洲人收藏。西方人通过中国瓷器,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通过青花瓷了解中国。它那静静的蓝色,在白釉的衬托下,显得那么大气优雅。从制作工艺到纹样内涵,仔细品味它们,是徜徉在中华五千年的文化积蕴之中。